網際網路(最初是 ARPAnet)是作為政府研究實驗室和大學參與部門之間的網路而開發的。其他公司和組織通過直接連接到骨幹網或通過其他連接的公司安排加入,有時使用 UUCP 等撥號工具。到1980 年代後期,已經制定了一個針對Internet的公共商業使用流程。到1991年,一些限制被取消,在全球資訊網引入後不久。[1]
在 1980 年代,CompuServe、Prodigy 和 America Online (AOL) 等線上服務提供商開始提供有限的 Internet 訪問功能,例如電子郵件交換,但公眾並不容易獲得對 Internet 的完全訪問。
1989 年,第一家 Internet 服務提供商在澳大利亞[2]和美國成立,這些公司為公眾提供按月收費的 Internet 直接訪問。在麻薩諸塞州布魯克林,The World 成為美國第一家商業 ISP。1989 年 11 月,它的第一個客戶得到了服務。這些公司通常提供撥號連接,使用公共電話網路為其客戶提供最後一英里連接。撥號 ISP 的進入門檻很低,並且出現了許多提供商。[3]
但是,有線電視公司和電話運營商已經與其客戶建立了有線連接,並且可以使用寬頻技術(如電纜數據機和數位使用者線 (DSL))以比撥號更快的速度提供 Internet 連接。因此,這些公司經常成為其服務領域的主導 ISP,曾經競爭激烈的 ISP 市場實際上變成了美國等擁有商業電信市場的國家/地區的壟斷或雙頭壟斷。
1995 年,NSFNET退役,取消了對使用 Internet 傳輸商業流量的最後限制,並建立了網路存取點以允許商業 ISP 之間的對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