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网络中,切换(Handover)是指移动设备(如手机、无线终端等)在不同基站或小区之间移动时,维持通信的过程。切换的目的是确保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中断服务,通常在用户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发生。切换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每种切换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网络技术和场景。

切换类型

硬切换(Hard Handover)

过程:先断开与当前基站的连接,然后再连接到目标基站。适用场景:主要应用于2G、4G和5G网络。特点:切换过程中通信中断,导致可能出现短暂的掉话或掉网现象。硬切换的优点是相对简单,节省资源,但可能会导致服务中断。

软切换(Soft Handover)

过程:先建立与目标基站的连接,然后再断开与当前基站的连接。适用场景:主要用于3G网络中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C2000(CDMA2000)。特点:切换过程中通信不会中断,成功率较高,用户体验较好。软切换利用了多个基站同时服务,确保了在切换过程中不中断连接。缺点是可能会浪费网络资源,因为多个基站需要同时提供信号。

接力切换(Relay Handover)

过程:在切换过程中,设备依然接收当前基站的信号,同时将通信信号转发到另一个基站。适用场景:应用于3G中的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特点:接力切换相对较为复杂,通过在接收和发送基站之间转发信号来保持连接。它不依赖于单一基站,而是通过多个基站合作实现平滑切换。

切换的成功率

切换成功率指的是在切换过程中,用户能够无缝切换到新的基站而不会中断服务的概率。一般来说,软切换的成功率最高,因为它同时依赖多个基站进行服务。接力切换紧随其后,而硬切换的成功率较低,尤其是在网络繁忙或信号弱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较高的切换失败率。

为什么4G以后不使用软切换?

虽然软切换的成功率较高,但其主要缺点是资源浪费。软切换要求同时与多个基站保持连接,从而增加了网络的负担,消耗更多的资源和带宽。为了优化资源利用,4G和后续的5G网络中更倾向于使用硬切换或接力切换,以提高网络的效率和节省资源。

切换失败的影响

如果切换失败,可能会导致用户在通话中断或上网掉线,这对用户体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现有网络对切换的成功率有较高的要求,通常要求达到99%以上。

邻区关系

邻区是指与当前服务小区(即用户所在小区)具有切换关系的其他小区。邻区的关系是有方向性的,表示当前小区可以与哪些小区发生切换。具体来说:

同频邻区:邻区使用相同的频率。异频邻区:邻区使用不同的频率。异系统邻区:邻区属于不同的通信系统(如2G与3G之间的切换)。邻区的设置和管理对于确保切换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例如,如果用户在A小区,但希望切换到B小区,则A和B必须建立邻区关系。如果A小区和D小区没有邻区关系,用户就无法直接从A切换到D。并且,A加B为邻区和B加A为邻区是两回事,邻区是具有方向性的

切换参数

切换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参数包括信号强度、时间和网络负载等。这些参数决定了切换是否成功,影响切换的时机和选择的目标小区。硬切换通常根据信号强度的变化来决定切换时机,而软切换则依赖于多个基站的信号和网络资源分配。下图展示了在硬切换从A向B中小区内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竖轴为强度轴,横轴为时间轴。

总之,切换在现代通信网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用户在不同小区之间移动时,能够持续享有不间断的服务。不同类型的切换有不同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网络和技术环境。